龙,中国人的图腾信仰,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所敬仰的图腾,龙结合了九种动物的形象而成,绵延进华夏民族的血脉里。自古以来,我们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,在日趋成熟的传统社会中,龙,渐渐的变为最尊贵的象征。
在人们的想象中,龙不同于普通的动物,它是神物,是人们想象中的神。正因为人的想象天马行空,奇诡多变,所以就赋予了龙极大的随意性和多样性。并且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龙的形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,所以它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,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
化。具象写实的龙,形象复杂,雕琢繁复。除了复杂的线条刻画,表现出龙威严的神态,依旧需要玉雕师的一番苦工,一般多采用浮雕、镂雕工艺,着力表现出龙破玉而出,乘风欲飞的神态,如此,也令我们想象中的龙更添一份神秘与威严。
其实除了写实的龙以外,在玉雕界里还有一种仿古的龙存在。在很多朋友看来,仿古是一个挺陈旧的题材。但是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,仿古却又是富于想象和探索的边界,其体现的韵味和对古代神性的表达让人心驰神往。仿佛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仿古的江湖,那里流传着古老的传说,寄托着对神性的无限遐想。
很多人说仿古看的是气韵。的确,在仿古题材中,气韵可以说是一件作品的精神所在。中国玉雕讲求以气势反映意境。所谓“有气为活雕,无气为死雕。”可见其重要性。如果说写实的龙所侧重的是“神态和神韵”,那么仿古龙则注重“意境和气象”,它更多的是跳出写实的状态,以抽象而生动的笔触,去描绘着人对神性的向往。
仿古龙虽不像写实龙那般具象,但极其讲究线条和纹饰。其美感往往由内而发,幽幽散发出古韵,不张扬但威仪毕现。相比写实的手法,仿古龙更似一位洗净铅华的老者,独有那一份历史的厚重感。
艺术的表达其实没有一个完美的定义和局限,写实龙和仿古龙的优劣,更多的是在于创作者和观者对于玉石的理解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不同的玉雕师手下的玉雕龙形象,也各有不同,或者仿古或者写实或者偏于西方的魔幻色彩,而万变不离其中的是华夏儿女的拳拳赤子之心。